低应变法检测已成为控制基桩质量最普及的手段之,桩基声测管低应变仪被成功用于检测桩身的缺陷及位置,进而判定桩身完整性。不过其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仅要运用好其优势,也有了解其局限性,以将低应变法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论述如何提高低应 变桩基完整性检测准确性浅谈桩基低应变技术检测范围及优缺点
低应变法的局限性和应用误区主要概括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准确检测桩基承载力
低应变动测法主要用于检测桩身完整性,而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桩基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由桩基的完整性、混凝土骨料粒径、混凝土强度及桩土作用力四个要素来共同评定,对于桩基完整性不合格的桩基可以应用低应变动 测法检测出来,证明该桩的承载力就一定不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如果桩基完整完好,低应变动测法就检测不出其他三个要素好不好, 其承载力就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可能。所以低应变法检测桩不能准确检测承载力。
二、不能提供准确桩长数据
低应变法桩基检测基本计算公式:其中有3个参量,力波传递时间s是可以测定出来的一个确定的量,从式子上看要提供桩长l ,必须还要能确定波速度v,而v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桩的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骨料粒径等都对v有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曾有人做过实验如果取已知桩基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力波速度去反算桩长,一根10m的桩大概要有1m的误差,用s和v来计算桩长,不 能提供准确的桩基长度数据。
桩基长度是监理部门和施工单位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业主支付工程款,准确确定桩基长度可以查看钻孔原始记录 ,或是看桩基灌注前监理验孔批复单,这些用尺量直接测量的数据,是可靠的数据。
低应变法的局限性和应用误区
三、不适合检测短而粗的桩基
低应变法检测桩基的基础理论是一维杆理论模型,而短粗的桩基,不满足桩长都远大于桩径的条件,与一维杆理论有较偏离 大,对于长度小于10m,桩径大于2.0m的桩,横波干扰较多,无法判断桩底和缺陷,直接影响着桩基完整性的判断,这类桩基最好用声 波透射法检测。关于桩底反射波的问题 在工程检测中,有许多检测人员错误地认为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应该有一个与入射波同方 向的桩底反射波,如果没有发现,就认为该检测信号无效。而大量的测量实践表明,当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时,实 测信号正常情况就是没有桩底反射波不能将信号无桩底反射波作为该检测信号无效的依据。
在运用低应变法检测嵌岩桩时,如果出现了与入射波同向的单一反射波时,恰恰说明了该检测方法不符合要求,应该换用其 它检测方法来验证桩端嵌岩情况。
四、不能检测桩顶端是非自由情形
低应变法进行基桩检测时,桩顶面应密实、平整,且是自由的。桩顶应是自由的这一条件在测试时容易被忽视。桩基声测管 低应变法原理是将基桩假设为一个一维杆件模型,然后建立偏微分方程,但是桩顶端是自由的是求解此偏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离开 了这一边界条件,现行低应变法所用波动理论分析方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例如,有些检测单位在地面建筑已施工至4层时,利用承台梁下方外露的局部桩头进行了低应变法无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因为 建筑物已施工至地面4层相当于桩顶端是非自由的,此时基桩已不是一-个独立的杆件,故不能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了。
结语
现行的低应变法还有很多局限性,如不能准确检测桩基承载力,不能提供准确桩长数据,不适合检测短而粗的桩基,认识桩 底反射波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检测桩顶端是非自由情形等等,认识局限性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进入误区,以将低应变法的 优势发挥到最大。